暗藏玄機家長退費遇難題 專家提醒警惕涉賭風險
劃定紅線限制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拆卡
本報記者 趙晨熙
打開抽屜,看著里面鋪了滿滿一層的凌亂卡牌,初二學生王海(化名)后悔了。
直播拆卡,因為最近迷上了這個游戲,王海攢了幾年的零用錢不到一個月就“消耗殆盡”,而自己真正能拿得出手的“大卡”卻寥寥無幾。
拆卡,尤其是未成年人沉迷拆卡,是個被反復提及的話題。如今,拆卡熱潮逐漸在直播界蔓延,不少未成年人開始由線下轉(zhuǎn)為線上,成為拆卡直播間的“客戶”。
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《法治日報》記者采訪時指出,拆卡行為本質(zhì)上具有射幸行為特征,不適合未成年人參與,且當前個別拆卡直播間中還暗藏網(wǎng)絡賭博等法律風險,相關部門應對此類行為給予重視,強化監(jiān)管。
直播讓人“上頭”
一個擺滿各類卡牌的亞克力架子,外加一個有些“不搭”的小鈴鐺,桌子的角落上還略顯凌亂地堆放著三摞卡盒……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很隨意的直播間,就可能在不久后讓直播間的卡迷們“瘋狂”起來。
“拆卡直播間都差不多,不會有過多裝飾,因為重點都在那些卡牌上!蓖鹾8嬖V記者,自己一直比較喜歡收集卡牌,以前主要是放學后在小賣店買點喜歡的卡牌拆包,逢年過節(jié)收到壓歲錢后會去店里“端個盒”。后來在同學的推薦下,他開始接觸線上直播拆卡,由此一發(fā)不可收。
王海說,有不少同學都參與過線上拆卡。為何會沉迷直播拆卡?在他看來,直播間拆卡是在成百上千人的圍觀之下進行,更有氛圍,刺激緊張程度也大大提升。
同時,直播拆卡更有“再搏一把”的沖動。拆卡主要是為了拆出同系列中的稀有卡牌,一般在線下,王海只會挑選一兩包卡,和同學一起拆或回家自己拆,即便只是普通卡牌,也沒有想再抽幾包的沖動。但在線上,如果沒有抽到心儀的卡牌,直播間的代拆們往往會用“下把手氣更好”“沒剩幾包,不繼續(xù)就讓給別人了”等一系列話術慫恿拆卡者再度出手。
王海就曾經(jīng)被忽悠“上頭”過一次,最后接連拆了一盒才出一張還算滿意的卡片。如果直接購買這張卡片,價值遠低于整盒卡的價格。
“直播拆卡的模式確實容易吸引未成年人參與!弊鳛橘Y深卡迷,滴子(化名)和朋友在北京市朝陽區(qū)經(jīng)營一家卡牌店,他的店也會定期進行直播拆卡,相比線下門店經(jīng)營,線上模式“進賬”更多。
不論是拆到好卡后會歡呼吶喊搖鈴制造感官刺激,還是提前擺出幾張能“鎮(zhèn)住場面”的大卡來點視覺沖擊,再加之很多直播間推出新奇玩法——抽中指定稀有卡片就能獲得相應獎勵包數(shù)的“疊疊樂”,拆卡直播間的種種套路吸引了不少未成年人關注并下單。
滴子向記者透露,最初線上直播拆卡主要集中在球星卡和影視卡領域,因為收藏門檻較高,參與者基本都是成年人。近段時間,占據(jù)主流的是一些動漫IP收藏卡,像男孩子比較喜歡的奧特曼、海賊王主題,女孩子比較喜歡的小馬寶莉、葉羅麗主題,不少拆卡直播間開始瞄準未成年人群體,主推此類卡片,以獲取更多流量。
提醒形同虛設
“拆卡和拆盲盒相類似,都具有射幸行為的特征,未成年人參與應當極為審慎!敝煳≈赋,2023年6月,國家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發(fā)布的《盲盒經(jīng)營行為規(guī)范指引(試行)》強調(diào),不得向未滿8周歲未成年人銷售盲盒,向8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,應當依法確認已取得相關監(jiān)護人的同意。拆卡同樣應當參照這一規(guī)定,對未成年人參與進行限制。
在不少拆卡直播間,確實有“未成年人禁止下單”等類似提醒,但這卻并未對未成年人消費產(chǎn)生影響。
近日,記者嘗試在某拆卡直播間下單,管理員向記者發(fā)來提示信息,提醒直播間禁止未成年人下單,要求確認是成年人操作,未成年人要在監(jiān)護人的同意下才可購買。管理員同時強調(diào),直播拆卡下單后,卡牌一經(jīng)拆封概不退換。記者回復“確認”后,主播便將記者列入名單中準備進行拆包,直至拆包結(jié)束都未對記者的實際年齡與身份進行有效核實。
“這種禁止未成年人下單的提醒其實更像是直播間的‘自我保護’!钡巫又毖,在用戶下單時,主播確實不會對身份進行核查,直播間只盡到提醒義務,后續(xù)責任留給家長,這也使得經(jīng)常有家長因退費問題和商家發(fā)生糾紛。
家住北京市西城區(qū)的劉瑩就曾因孩子拆卡問題和某商家發(fā)生過爭執(zhí)。孩子用家長手機刷視頻時進入了直播間,隨后多次下單花500多元拆卡,發(fā)現(xiàn)后劉瑩以未成年人自行下單為由申請退款,但商家表示直播間內(nèi)有提示信息,且卡牌屬于特殊產(chǎn)品,一經(jīng)拆封無法二次銷售,予以拒絕。隨后劉瑩向平臺申訴,但由于需要自行證明是孩子自己操作下單,最終未能退款成功。
對此,北京嘉維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指出,拆卡消費與游戲充值類似,根據(jù)民法典相關規(guī)定,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,可以要求全額退款;8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,其消費行為金額如果與其年齡、智力相適應,則不能要求退還;如果不相適應,則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(jīng)其法定代理人同意、追認,否則可以要求退款。
“但實際中,不少孩子是用父母手機進入直播間拆卡,是未成年人下單還是成年人下單的舉證責任確實在家長這邊,且存在證明難度,這也是退款難的主要原因!睂Υ耍w占領建議平臺及直播間應通過數(shù)字化等手段加大審核力度,比如在支付時通過人臉識別等來甄別付款人身份等,家長也應盡到監(jiān)護責任,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消費觀。
存在賭博隱患
拆包之前未知的刺激加上拆到好卡后可能帶來的實際收益,不僅是涉世未深、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難以抵抗拆卡的誘惑,即便是很多成年人,也常常沉迷其中。
在北京市海淀區(qū)某物流公司上班的孫旭是資深籃球迷,自從一腳踏入拆卡坑后,他每月一多半的工資都“貢獻”給了直播間,拆到的卡卻令人失望。他一直以為自己運氣不好,直到有同樣玩卡的朋友告訴他,線上拆卡看似真實,其實貓膩很多,很難以小博大。
這一說法也得到了滴子的證實。據(jù)他透露,成箱的卡牌都有固定配比,即好卡的卡位只有固定幾張,有些卡店也在線下經(jīng)營,如果有玩家抽到好卡,可能導致“廢盒”甚至“廢箱”,一些店家會把這些很難再出好卡的卡包或卡盒放到網(wǎng)上拆賣。為確保直播間也能出現(xiàn)驚喜,商家會用話術鼓勵買家多抽,碰到上頭的玩家,商家會適時將一些新盒卡拿出拆,增加中獎概率,至于買家選號等看似隨機的情況,有時號碼是商家在取貨時才臨時標注的。此外,包括拆盒重封、選包后換包、鬼手換牌等各類行為也屢見不鮮。
個別稀有動漫卡能賣到幾百上千元,有些球星卡價格更高達上萬元,以小博大是很多人癡迷拆卡的原因之一,那么直播拆卡是否暗含賭博風險?
對此,朱巍指出,消費者拆卡存在以小博大的心理只是構(gòu)成賭博的要素之一,核心在于商家是否提供了將拆出的卡反向“變現(xiàn)”的路徑,比如承諾拆出的卡可以進行現(xiàn)金回收或兌換其他財物。如果存在這種行為意味著形成了“付費投入—玩法具有以小博大特點—產(chǎn)出可變現(xiàn)”的閉環(huán),存在網(wǎng)絡賭博風險,商家也可能涉嫌構(gòu)成開設賭場罪。
一些平臺也開始注意到此類行為的涉賭風險。今年2月,某短視頻平臺發(fā)布的《關于直播間拆卡涉賭專項治理公示》指出,平臺發(fā)現(xiàn)部分達人在直播間拆卡存在涉賭行為,具體表現(xiàn)為通過拆低價卡命中稀有卡或拼圖卡等,誘導消費者繼續(xù)拆卡(行業(yè)術語:“加菜”“歐包獎勵”),直至命中高等級卡獎勵,使拆卡行為成為賭博套利方式。針對拆卡過程中出現(xiàn)的“加菜”“實物獎勵”等行為,平臺將視其為以小博大的涉賭行為,對違規(guī)店鋪及達人進行清退、扣除所有違規(guī)所得等處罰。
朱巍認為,當前直播拆卡存在各類新奇玩法,平臺應進一步制定更加明確具體的直播規(guī)范,劃定行為紅線;主播也要加強自律,對于未成年人下單問題不可流于形式;網(wǎng)絡監(jiān)管部門要加大力度,對明顯帶有賭博性質(zhì)的直播互動進行嚴厲打擊,進一步凈化網(wǎng)絡環(huán)境。(法治日報)
責任編輯:王雨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