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天津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

首頁 > 文化旅游

在青銅器之鄉(xiāng)修文物:巧手匠心 守護青銅瑰寶
2024年06月24日 09:18 中國新聞網(wǎng)

  中新社寶雞6月23日電 題:在青銅器之鄉(xiāng)修文物:巧手匠心 守護青銅瑰寶

  中新社記者 阿琳娜

  “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(xiāng),這里出土的青銅器以數(shù)量多、歷史久、銘文長、鑄造精而著稱!睂氹u青銅器博物院副研究館員楊倩表示,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二十余年,她和同事們修復了300余件青銅器,幫助它們“煥發(fā)新生”、守住背后的歷史。

  位于陜西關中西部的寶雞是周秦王朝的發(fā)祥地,自漢代以來,就不斷有青銅器出土,包括大盂鼎、毛公鼎、何尊等諸多重要青銅器都出土于此。

圖為楊倩正在修復文物。(資料圖,受訪者供圖)
圖為楊倩正在修復文物。(資料圖,受訪者供圖)

  “寶雞出土的青銅器大部分來源于墓葬和窖藏,且很多都帶有長篇銘文。修復過程中,像是在一點點揭開歷史的‘神秘面紗’!睏钯徽f,自己曾和同事們修復石鼓山商周貴族墓出土的青銅器文物,有好幾件青銅器都鑄有“戶”字銘文。后經(jīng)考古專家研究,這幾件青銅器均為“戶”氏家族的禮器。

  當青銅器上的銘文慢慢呈現(xiàn)在眼前時,透過文物,楊倩坦言,自己也仿佛在與那段歷史“對話”。

  一件件經(jīng)楊倩和同事之手修復的文物被放入展臺,與公眾見面時,也在向更多人講述著中華民族古老而悠久的歷史文化。

  “每一件文物都是獨一無二、不可再生的,因此從事文物修復工作需要對文物有敬畏之心。”楊倩告訴記者,每次與文物接觸時,她都會反復告訴自己要小心謹慎,因為一個小的疏忽有可能就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。

圖為修復前的文物。(資料圖,受訪者供圖)
圖為修復前的文物。(資料圖,受訪者供圖)

  這份謹慎是身為醫(yī)生的責任心使然!霸谶M入文物系統(tǒng)之前,我是一名醫(yī)生,如今我還是一名醫(yī)生,不過看病的對象變了。”楊倩笑言,出于對歷史的熱愛和對文物工作的興趣,當初她選擇轉行,從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。

  需要修復的文物就如同“病人”,它們會出現(xiàn)不同的病癥,也需要“對癥下藥”,量身定制修復方案。楊倩舉例道,比如同樣是除銹,根據(jù)銅銹類型的不同、侵入程度、文物本體的健康狀況等,也會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。

  “青銅器保護修復的目的是在最小干預的原則下,最大程度地消除青銅器的病害,延長文物壽命,盡可能恢復其歷史原貌。”楊倩說,青銅器修復涉及清洗、去銹、制模、拼接等多個步驟與工序,這不僅是一門復雜的技藝,更融合了歷史、藝術、美術、材料等多種學科知識與技術。因此修復時不僅需要修復師心細、手巧,同時還要有扎實的美工功底等。

圖為修復后的文物。(資料圖,受訪者供圖)
圖為修復后的文物。(資料圖,受訪者供圖)

  “技術的‘修煉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要耐得住寂寞!睏钯徽f,她和同事曾用一年多的時間修復了一件“重病纏身”的青銅器,光是除銹就用了兩三個月,連續(xù)重復著同樣的動作,需要修復師有十足的耐心。

  除文物修復工作外,楊倩也一直致力于文物的預防性保護。她主持完成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、可移動珍貴文物防震預防性保護等項目。

  “從事文物修復工作要耐得住寂寞,因為它很枯燥。但真正沉下去,又會覺得很有趣!睏钯槐硎荆瑥氖逻@行時間越長,越難以割舍,“結緣”二十余載,仍覺“新鮮感”十足,能讓文物蘊含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,讓她很有成就感。(完)

責任編輯:王雨蜻

友情鏈接: 中國政府網(wǎng) 陜西省人民政府 陜西省委統(tǒng)戰(zhàn)部 西安市人民政府 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中央電視臺 央廣網(wǎng) 群眾新聞網(wǎng) 西部網(wǎng) 西安日報 華商網(wǎng) 西西新聞
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(wǎng)觀點。 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。
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3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